图片 探析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调整_新森林舞会-推荐官方APP下载*

新森林舞会-推荐官方APP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高等教育 > >

探析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调整

来源::未知 | 作者:新森林舞会-推荐官方APP下载* | 本文已影响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
  论文摘要秉承何种教育理念进行教育,直接关系到培养出何种人才。教育理念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应该契合时代的发展,根据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在此境遇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应该作何对应的调整,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影响和提高国民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然而要达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这个目的,一方面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大学专业教育,另一方面要更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多领域知识的学习、思想道德品质修养、人文底蕴积累、社会实践能力锻炼、综合素质培养等。当前社会大部分工作都需要统整能力以及广泛的知识背景才能胜任,单一技术性的工作未来都将逐渐被淘汰,社会最需要的是具备通识博雅能力的人。在这一点上,西方著名大学的人才教育理念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1 西方著名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发展 
  古希腊是最早倡导大学博雅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摆脱庸俗、唤醒卓异、且有文化的社会精英,通过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而不是只对学生进行职业或专业的培养。在当时,博雅教育是少数精英的殿堂。 
  英国传统大学受博雅教育的影响,认为大学的知识是为陶冶人的心灵及心智成长而不为具体实用。虽然其后其后由于各种原因,英国的大学教育任务着重经济导向,走向效率实用,满足工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其传统的教育理念仍未废弃且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古希腊和英国的博雅教育是现代一些大学所推行的通识教育的前身。 
  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英国大学的模式设立的,故其理念也是遵循英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及课程体系,即博雅教育和精英教育。美国大学非常重视教育理念的调整,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由开始的博雅教育向实用性的职业教育转变,之后通过反思又开始重视通识教育。通过长时期的教育实践,许多大学通过理念调整及实施通识教育及高质量的各领域经典原著的学习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毕业生因而闻名于世。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原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认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发展理智能力,其他的任何目的都是次要的”。可见,他们的教育理念都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放在了专业知识学习之上,把教学生“做人”放在了教其“做事”之上。 
  2 西方高等教育理念对我国的影响与实践 
  受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启示和影响,我国大学教育理念也进行过多次的讨论、争议和改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一些我国内地著名大学成为我国内地开展通识教育实践改革的第一集团军。 
  在西方大学教育理念和我国前辈教育家思想的启示和影响下,浙江大学于2000年成立了竺可桢学院,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2001年北京大学启动了低年级和高年级分别实行通识教育及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元培计划”;2004年武汉大学开设了50门通识教育必修、选修课程,以推行通识教育;复旦大学于2005年成立了采用通识教育体系的复旦学院。这些举措都是教育理念调整更新的体现。 
  3 大众化下高等教育理念的调整 
  综观当今世界名牌大学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其目的就是既要教人如何“做事”,更要教人如何“做人”,而“做人”是第一要义。大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人培养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能清晰而有效地思考和写作;必须对自然、社会和人文有批判性的了解;不应该有地方的偏狭性而忽视其他地区和另一时代的文化,必须了解塑造现在和形成未来的其他地区以及历史上其他时期的文化和力量;要能了解并思考道德和伦理的问题;应在某一知识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达到介于广泛的知识能力和专业层级之间的程度。 
  我们总在找我国大学与国外名牌大学间的差距及其原因,难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彼此间教育理念和目标不同与办学的质量差异有必然的联系吗?张忠谋先生认为,“一流大学”应该是培养未来领袖人才的大学,而领袖人才的培养,绝对不只是靠专业学科的教育和研究训练,而需要更多的博雅教育。 
  4 调整办学理念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对象是社会人,其目标首先是为社会培养完整的人,这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因此,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通才应该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1)建设三个文明的需要。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学教育不仅是学专业知识,也在进行人之品格的修养,以期达到人性的完善。我们的国家既需要能创造物质文明的专才,同时更需要建设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通才。我国目前大学教育的规模正在向发达国家的水平靠拢,因此我国的教育行政机构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并积极引导大专院校根据其类型进行改革。我们的教育应积极适应建设三个文明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从社会需求出发,从教育本身找原因,调整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我们的国家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来调整和提高我国国民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并通过他们影响周围的人群。这些人才既包括受过通识教育的通才,也包括在某一领域有较多较深研究的专才,但以通才为主。 
  (2)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目前中国人对自己文明的态度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国大学要和国际接轨,中国大学生要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掌握世界文化知识,更要熟悉、掌握和传承自己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在这一点上,中小学教育比大学教育做得好。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把世界文明记得滚瓜烂熟,而对自己本国的文化知之甚少,是会被人瞧不起的,也是不全面的。 
 (3)专才相对饱和,通才大量欠缺。我国高等教育近十年来每年的毕业生达到数百万之多。但由于大学学习阶段学生过于偏倚专业学习,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也导致毕业生跨专业领域的就业令用人单位不甚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研究者和大学的领导们应该重新认真审视思考调整更新我们的办学理念和目标,以适应国家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只懂专业的人只能成为技术人员,管理与领导阶层永远是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通才。”③ 
  5 调整办学理念的可行性 
  我们调整教育理念开展的通识教育与以往的素质教育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前者是知识内涵层面的问题,而后者则是素质能力层面的问题。调整办学理念,开展通识教育就是要求大学生从知识层面掌握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而在某一领域尤为突出。所以当你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时,通识教育的成效往往是通过综合知识及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显现出来:思维、判断、创新意识、人文底蕴等。因此,通识与专识是相互融合和补充的。 
  5.1 结合校情 酌情调整 
  高等教育就是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正所谓“要做事,先做人”。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应该根据各校的特点酌情调整,并围绕其目标和理念对通识和专识课程的权重进行研究。我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之本专科教育应以通识教育为主,充分体现“通识为本,专识为末”,并为今后专才的培养奠定厚实的基础。通识教育也是专业教育之本,只有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培养的专业人才才是精英,故培养专业人才,重点应落实到本专科教育后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单科性院校和职业教育性质的专科院校应考虑通识教育与专识教育并重。 
  5.2 循序渐进 逐步完善 
  培养学生对社会价值的判断,树立价值观,不是简单的说教,需要通过系统全面的通识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来确立。这就需要学校的各个环节都要统一的围绕办学理念进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上,而是应该体现在整个育人环境中。通识教育理念的贯彻需要循序渐进,由于课程结构体系的整改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可考虑先从边缘开展,校园文化、学术报告、选修课这些都为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灵活而宽广的舞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应该符合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人格塑造的教育规律。 
  5.3 通识课程的设立与调整要体现共性个性结合 
  在注重个性和创造性的今天,通识课程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并非是简单的共性与个性的对应关系。通识课程设置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了共性基础知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培养提供养分。而专业课程中也应该加强知识的贯通性和横向联系,在专业课程实施中融入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当前的本科教育应该区别于高职高专专业教育的定位,尽管在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情况下,本科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人才,但应该为人才的专业化发展搭建更好的基准点和平台。高等教育的共性,首先在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其次是具有专业能力潜力的人才,最后才是个性能力的素养。而最后个性能力的获取,仅仅依靠专业教育显然无法获得理想的结果,这才是当今高等教育强调通识教育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化,高校规模发展和硬件建设趋于平缓,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上来。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造就什么样的人才,以什么样的质量观审视合格学生,这些都是高等教育办学必须明确的问题。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直以来的核心教育理念,在当今必须得到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及领导、专家的足够重视。不断探索通识教育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学术基础与职业发展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应该是我们学校教学改革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注释 
  ①②方展画.赫斯特[A]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三卷)[C].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③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森林舞会-推荐官方APP下载*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浅谈高校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实

浅谈高校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实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 中层管理人员 满意度 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中层管理人员处于高校重要管理层级,了解...